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今天多云。
其实就是出太阳。
阳光与云朵纷纭着洒在茶桌上,一时光,一时阴,半明半暗间,拍照最好看。
直白的无遮无拦的阳光,反倒是没有这种光阴重叠来得更加有意境。
尤其是风的吹拂下,光影随风而动,更是有曼妙的迄逦风情。
我最讨厌的元稹,对这种景致写过一句最贴切的诗:
拂墙花影动。
简单的五个字,道尽这种光影变幻的朦胧之美。
可惜,有才的人未必有德,也只能遗憾这么好的句子偏偏出自了渣男之手。
司马相如,元稹,陆游,钱谦益,并列村姑陈最不喜欢的四大渣男。
上次有人说,你一个卖茶的,凭什么不喜欢陆游?
好奇怪的逻辑,我为什么非得要喜欢老陆呢?我喜欢谁不喜欢谁,跟我的职业有关系么?
卖茶的不能不喜欢陆游,卖车的卖房的卖花的难道就可以不喜欢陆游了么?
那请问,这位留言的兄台,你是卖什么的?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这世上的双标,会永远存在,且不会减少,只会变多。
《2》
秋风渐起,该换季了。
有一个新搬来的邻居,平时进进出出混熟了脸,老喜欢跟着我们去买衣服。
她属于珠圆玉润的微胖型,高大丰壮,五官明艳,非常适合穿那些端庄高贵的衣服——气场撑得住。
但她嫌那些衣服老气,试穿时虽赚得了我们不少的夸赞,最后却是决然地脱下来,不买。
她只喜欢跟风。
跟风我的风格,或者李麻花的风格。
甚至,李麻花表妹的风格。
李表妹是娇小的洛丽塔风,喜欢衬衫加百褶裙,或者裙摆宽大的公主裙,繁复的蕾丝层层叠叠,粉色的风格十分娇嫩。
她站在那里看着李表妹试装,试了一半,她就动心了,也叫店员取了一套过来给她试穿。
最大号的衣服套在她身上,还是嫌小。
绷得紧紧的,像个粽子。
不仅没有遮掩住身材的缺陷,还把这些缺点,无限地放大了。
“不好看”,我们都老实地给予了评价。
她倒是不在意,刷卡买下了这件衣服。
接下来试穿我适合的衣服,试穿李麻花适合的衣服,她也积极地参加了。
那些衣服明明不合身,明明穿上极为怪异,像个走错了考场的学生,但她的自我感觉却总是十分良好,不顾反对,镜子前面转来转去地照个半天,颠颠地,就买回去了。
后来她把这些不适合自己的衣服穿出去,在同事面前,在家人面前,同样没有得到好评,大家都真心建议她换掉这些不适合自己的衣裳,改成自己适合的那一款,好扬长避短,让人看上去更加顺眼些。
但无一例外,这些忠言,逆耳极了。
她是从来不听的。
两三年过去了,她照例穿着自己喜欢却不适合自己的衣服,行走在福州的大街小巷里,招来侧目与非议。
我佩服她内心的强大。
却对这种作派,从不苟同。
《3》
前两天看到有关云南白茶的“争议”。
突然间就想到了我的这位新邻居。
她对不适合自己身材与风格的衣服的执著,像极了云南茶人对于茶叶的执念。
在这个执念里,自己是没有风格的,是没有VI(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是没有辨识度的。
看人家穿什么衣服好看,就盲目跟风,也给自己来一套,丝毫不管这衣服的颜色,材质,款式,定位是否适合自己。
于是秾艳女子穿上了小清新的森女系裙子,怎么看,怎么违和。
于是,云南茶,就以一已大叶种之力,几乎要做遍了六大茶类里的所有茶。
绿茶红火的时候,云南大叶种做了绿茶(普洱生茶);红茶红火的时候,云南大叶种做了红茶(滇红);黑茶兴起的时候,云南大叶种做了黑茶(普洱熟茶);现在,白茶如日中天的时候,云南大叶种,开始做白茶。
写完这一长串,只能说,大叶种茶树太伟大,以一己之力,扛鼎了中国茶界的大半壁江山。
幸而铁观音现在不火了;幸而武夷岩茶的焙火很难很难学会,试错成本过高;幸而*茶一直是小众般的存在.....否则,大家必定会见到大叶种制作的铁观音、大叶种制作的武夷岩茶、大叶种制作的*茶屹立于六大茶类之林(屹立于某音直播平台之林)。
《4》
其实,云南大叶种真心是挺累的。
一年到头,没有休息的时候,一会儿做绿茶,一会儿做红茶,一会儿做白茶,一会儿做黑茶...
大叶种忙个不停,只为了给主人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只为了在茶界永上不下——哪种茶类里都有它的身影,遂,哪种茶类红火,大叶种都能分得一杯羹,这种永保无虞之能力,封它为茶王,想来亦不为过呀。
由此想到了我们闽茶。
有人置疑过,说你们福建,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包括湾湾在内,总共出了好多种茶,难道这么多茶类,就只能你们福建人做,云南人做就不行?
我想了想,不是不行,而是,具体情况不同。
这里面包含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茶树的适制性,二是茶树的品种特性。
如果云南茶人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大叶种一种茶树就可以做出六大茶类来,云南茶横扫六大茶类,也绝非难事。
适制性,就跟我的新邻居买衣服一样,一定要买适合自己的,如果不适合,那么,衣服穿上身就会非常难看、自暴其丑。
做茶也是一样,茶树是有适制性的,从未有一种茶树,适合制作所有茶类的,不适合的茶树做出来的茶,味道肯定是奇怪的,不好喝的。
大叶种适合制生普,熟普,但并不适合做龙井,做白茶,做正山小种......
这一点,白茶的国标写得很清楚,白茶的适制树种,是大白,大毫,水仙,群体种。
这里面,并没有提到云南大叶种。
可见它是不适合制作白茶的。也别想歪曲它,给它改名叫群体种,群体种是小菜茶,跟云南大叶种可没什么关系。
再说,云南大叶种已经叫了这么多年云南大叶种了,突然为了分白茶一杯羹就冒冒然给它改名字,也太伤大叶种茶树的心了。
《5》
另一个阻止云南大叶种制作六大茶类的,是树种的独特性。
前文提过,福建出了很多名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有红茶,岩茶,白茶,铁观音,绿茶....
看上去好像也占领了六大茶类里的多数茶类,但情况跟大叶种一树之力制作了多种茶类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这个区别就在于,云南大叶种,是用一种茶树,制作了六大茶类中的四种茶。
而福建茶制作出来的六大茶类中的四种茶,并非出自某一个单一的树种,而是不同树种所出——白茶是大白大毫群体种水仙茶树所出;红茶是福安大白大毫、桐木菜茶、梅占等等茶树所出;武夷岩茶是水仙肉桂北斗奇丹铁罗汉半天妖等等茶树所出.....
总结一下就是,云南茶是用一种茶树制作出了四种茶类,而福建茶是用几十种茶树,制作出了四种茶类。
这当中的区别,品种区别,以及适制性的区别,是完全不一样的,不可同日而语的。
列位看官可看明白了?
大叶种以一匹四,实难堪当;福建茶以几十匹四,轻松成就。
所以,很多种茶树品种,制作出很多种茶类,是可以接受的,可以存在的,可以令人得到享受的。
而单一的大叶种做出了四种茶类,还罔顾每种茶类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这就很....令人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了。
《6》
论语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平心而论,云南大叶种的确是一种不错的茶树,而云南,也的确是一块适合出产好茶的福地。
大叶种制优率高,高产,抗旱,而云南,又潮又湿的气候,正正适合茶树的生长。
于是,云南茶农便拥有了我们福建茶农羡慕而不可得的天然优势——古树茶。
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虬劲的古树茶就那么恣意地生长着,主人将它看得很寻常,它自己,也当自己很寻常。
以至于,数百年的古树,也没得个笼子或者围栏什么的护着,就那样枯站着,站成一片一片。
有这么成片的老树,古树,云南茶完全可以做得很好,发挥出古树的优势,发挥出老纤维的优势来——白茶的醇厚,老丛水仙的浓浆,都是从这老树纤维里得来的。
何不利用这种先天的优势,再配合良好的工艺,把普洱茶做得更好、更精呢?
培养几个传承人出来,带领更多的制茶师钻研技术,把行业蛋糕做大做强,不好么?
放掉自己的优势,来跟福鼎争白茶,完全,失策。
田忌赛马为什么会赢,便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用上马攻中马,用中马攻下马,才会获得压倒性的胜利。
这一点,对于拥有广袤古茶园的云南茶农来说,更应该牢牢记住,并发挥到淋漓尽致。
这才是上策。
拥有自己的个性,不盲目跟风而丢失自我,这是当下云南茶人们,该坚持的风骨。
《7》
云南茶也好,福建茶也罢,我们终究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茶。
对外的时候,我们代表中国。
中国的茶,要走向世界,要走遍世界,需要全体茶人捐弃前嫌,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共赢。
希望大叶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制作出有针对性有个性的茶叶。
希望普洱生茶,普洱熟茶,滇红,能振奋起来,创造出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样,东南之滨与彩云之南,才可以携起手来,山海融合,打开国门,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