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是口头流传的民间世俗语言,是千百年来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后人,起到告诫的作用。相对于我国古典的文集,俗语更质朴无华,语言精练,直指人心,能启发人的智慧,警示人的行为。所以俗语更接地气,深受大多数民众的喜欢。
平时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因为某些事情动怒,做了不该做的事,惹了不该惹的人,就会听到一些警告的话,如“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不是活腻了”等,对于脾气大的一些人,不服气,甚至矛盾升级,闹出点祸端。那么,俗语说的太岁到底是什么?现在还有吗?
在东汉王充的《论衡·难岁篇》中记载,说太岁是天上的星辰,也是民间信奉的天神。据说太岁和木星的运动速度一样,但方向相反,木星也称作岁星。西汉时期的天文学者,整理出岁星在天上运行区域的位置,共有十二个,也为十二次,对应于各个地域。地球绕太阳公转,转动一圈是一年,古人把太阳运行的轨迹叫做黄道。那么把黄道附近的一个周天划分十二等分,就是我们现在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组成十二时辰。
那么太岁的方向相反,据说太岁运动到哪个区域时,对应的方位的下就会有一个块状的像肉一样的东西,软软的一大块“肉”,古人把它看成天上太岁的化身,把这个东西就叫“太岁”。那么这个地方是神圣的,古人用来奉祀神明。谁在这块地方动土,就是大不敬,惊动了太岁还了得。
太岁,又叫太阴,《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可见是千年难遇的好东西。因为是“肉”,说明人可以吃。它的神奇之处是,吃了一片,自己就又长出一片,循环往复,可见是一个有灵性的植物,只有帝王才有此口福。古人把“太岁”看成长生不老的仙药。秦始皇在统领六国后,听传说在东方有一种仙药,吃后能长生不老,还能得道成仙,就派人到处寻找,实际上就是在寻找“太岁”,也称肉灵芝。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有记载,确认了“太岁”的真实存在。说肉芝形状像肉,长相丑陋,像一种生物,有白有黄,白得像是一块块蛋白,黄的像紫金,又黄又紫,看不到头和尾。一团肉团,光滑柔软兼坚硬于一体,既像植物,又像动物,而且还能再生,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李时珍把它叫做肉芝,还说它对疑难的一些病症疗效显著,这对得了不治之症的人,有了治愈的期望。太岁常吃还能身轻不老,延年益寿。所以历代帝王都到处找“太岁”长生不老药,可真正有缘得到的,寥寥无几。
这就更加使得“太岁”异常的珍贵,也充满了神话的色彩。古人认为惊动了太岁会给人带来不幸,所以俗语的后半句是说人的运气会衰,更加经典,让人受益一生,即“太岁头上动土,大运压三年”。
其实太岁就是一种罕见的黏菌复合体,介于原生物和真菌之间的肉芝,不怕冷不怕热,有很强的生命里,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现在人们把难缠的人比喻成太岁。古人说冲犯了太岁,人就心神不宁,家宅不安。以前人们要盖房子时,都要避开太岁,不在它的头上动土,已免冲犯了太岁,就摆上鱼、肉等供奉太岁神,以求避开它,能平安吉祥。可现在真正的太岁已经没了踪迹,能冲犯到太岁的,得到太岁的人,都是幸运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难免有做错事的时候,可能在一气之下就得罪了不该得罪的重要人物,就是人们所说的“太岁”,但也不要慌张害怕,只要诚心认错,大人物也不会抓住你的小辫子不放,有个敬畏的心就行了,以后凡事都要小心谨慎,不要在太岁头上动土,以免以卵击石,自找苦吃。
今日话题:你对以上的俗语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吗?欢迎在下方写出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起讨论。文
国学大观园
参考文献
《论衡·难岁篇》、《本草纲目》、《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