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揭开面纱解开谜团,享誉茶圈的大红袍藏着 [复制链接]

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武夷岩茶,目前是茶圈网红。

岩茶界的各色品种,肉桂、水仙、大红袍、四大名丛、高香小品种等等,都是茶友们如数家珍的。

但是,对于福建省以外、特别是北方的茶友来说,依然还有不少人是大红袍和红茶完全分不清的。

我就旁观过好几次这样的场景。

某茶庄老板接待茶客,先泡了铁观音,对方说“我不爱喝绿茶,我爱喝红茶”,接着泡了正山小种,对方又说,“味道不太对”,茶庄老板顿悟,泡了大红袍,对方点头称赞。

铁观音被认作绿茶,大红袍被认作红茶...这是常事。

不过也难怪。

在中国,六大茶类里,就属乌龙茶的神秘色彩异常浓重,身份背景复杂、家庭成员复杂、制作工艺复杂,把人喝晕很正常。

单拎出岩茶家族里的大红袍品类,就能难倒一大批人。

什么母树大红袍、纯种大红袍、名丛大红袍、大红袍后代等,简直要把人绕晕。

《2》

印象中,在计划经济年代,“大红袍”三个字,要盛于“武夷岩茶”四个字。

某次,从茶友那儿看到三泡上世纪80年代的老岩茶,一款是水仙,一款是铁罗汉,最后一款就是大红袍。

据老师傅说,过去岩茶没有那么多品种,卖去潮汕、厦门或者出口东南亚一带的武夷岩茶,主要就是大红袍和水仙。

后来,因为大红袍有美丽的传说、尊贵的身份、六棵母树的神秘色彩、半壁江山的故事,岩茶推广者更愿意向茶友们介绍大红袍,SO,大红袍一度成为武夷岩茶的代名词。

这种影响一直延续了很多年。

直到现在,全国各地仍有不少茶友只识得“大红袍”,而不知“武夷岩茶”。

众所周知,“半壁江山”的故事关乎母树大红袍,它们共有六株,位于九龙窠崖壁上。

到过武夷山的茶友们都会去九龙窠瞻仰膜拜一番母树大红袍。

如同信徒朝拜麦加。

那高耸在岩壁上的树,据说原来是三棵,编号为1、2、3号,后于年对其中1、2号株进行压条移栽,繁殖出了5号和6号株,其中4号株为何人何时所种无资料考证。

至于母树大红袍的后代,有纯种大红袍说,有北斗说,有奇丹说,其中“北斗说”和“奇丹说”争论多年。

而市面上,当地人则喜欢把“什么说”都照单全收,家中有何茶,就说这茶是母树后代。

茶客到了武夷山,询问,“听说奇丹是母树大红袍后代,我们想买点尝尝,您家有吗?”茶农说,“你们有所不知,除了奇丹,北斗也是母树后代,两款茶喝起来香气口感挺接近的,毕竟都是后代嘛,我家里正巧有品质上好的北斗,要不要试试?”

其实,北斗是武夷岩茶名丛之一,在罗老的《武夷岩茶名丛录》里有记载。

而经过专业的树种DNA比对,奇丹跟母树大红袍有相同的遗传组成,更接近母树大红袍的后代。

另还有一类“纯种大红袍”,也属大红袍母树的种源,据说是福建茶科所于年从大红袍母树的2号株、6号株繁衍而来,现如今已经在武夷山大面积推广种植了。

《3》

“名丛大红袍”,又是怎么回事呢?

岩茶发烧友们应该都喝过经典的四大名丛,分别是铁罗汉、水金龟、半天妖和白鸡冠。

就算没有喝过,肯定也听过它们的大名。

不过几年前,忽然冒出来一个《五大名丛》的说法,把大红袍也加入到四大名丛的名单里。

遭遇排斥时,便提议把半天妖除名,添入名丛大红袍。

总之,是要把“名丛大红袍”的地位重新树立起来。

有不少人支持这种建议,毕竟大红袍确实也有名丛一说,我也曾听罗老提起过,他的名丛园里也有栽种名丛大红袍。

想来,即便名丛大红袍在武夷岩茶土生的树种里有不寻常的意义和价值,但它们作为曾经有性繁殖出来的古老树种存活至今,仍旧只能是凤毛麟角,推广起来不易,无法成为商品。

究其然,四大名丛也好,五大名丛也罢,如果不加以保护和重视,多年以后,它们也只能成为众人口中的一串茶名而已,真正能一品它们风味的又有几人?

《4》

如今市面上广为流通的主要是,“商品大红袍”。

分两类,一种是纯料茶,任何茶皆可大红袍,比如黄观音、金观音这样的小品种。

哪怕是肉桂、水仙,也有人包成大红袍放到省外去销售。

毕竟大红袍的名气大,各种故事说法多,推广起来容易。

另一种是拼配茶,把几款不同的茶按比例拼配起来,便成了一款拼配大红袍。

有的茶农是把积压难卖的茶一股脑儿拼堆起来,有的茶农拼配技术好,为了让一款茶在香气口感上更为全面而选择拼配。

由于“商品大红袍”范畴广,各家各户拼配得不同,便有了口味五花八门的商品大红袍,似乎没有标准,品质也参差不齐,甚至有些拼出来的口味怪异。

有福建省外的茶友喝到酱油汤似难以下咽的商品大红袍,找我大加吐槽,都对武夷岩茶产生了心里阴影。

实在令人汗颜。

要知道,一件商品能推广开来首先得有量,要能占领市场才有发言权。

像名丛大红袍,稀缺少有,极少人喝到,大家对它毫无印象,没有认知,怎么能成为像肉桂一样的茶界一哥呢?

但是,“商品大红袍”基于巧妙的拼配技术,能从一变成十,十变成百,迅速扩散,快速传播。

那些开上几十家上百家的岩茶连锁店,肯定要有几款商品大红袍作为常驻产品,如果都是那些正岩茶山、名丛奇种之类产量低下的茶,如何能支撑起他们诸多连锁店的量?

有人说疑惑,为何岩茶的连锁店一开多了,茶叶味道就变了?

内情很简单,就是茶量跟不上。

只能拼配些别的茶进去,或者直接拿别的茶顶替了。

以当下而言,商品大红袍依旧是武夷岩茶向市场推广和传播的坚实力量。

但必须正视并重视商品大红袍的品质,别再给茶友留下“酱油汤”这样的坏印象。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与诸位武夷爱好者共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