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丛的鉴别与确定 [复制链接]

1#
关爱白癜风患者 http://hunan.ifeng.com/a/20170626/5773085_0.shtml

过去,武夷山的武夷名丛和武夷菜茶一样长期采用播种繁殖,导致许多性状分离和变异。在普查和收集名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同名不同种或者同一种茶树群体出现不同类型的现象并不少见。例如,著名的“白鸡冠”有两种明显不同的类型,“肉桂”母树也存在差异,个体之间也不尽相同。面对如此纷繁的名丛和单丛资源,如何鉴别和确定,关系到名丛的开发利用是否能够成功。

武夷山的茶树育种工作者通过近几十年的摸索,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相对符合实际的实践经验。

首先,要尊崇历史。在武夷山当地的志著中,关于名丛单丛特征特性的描述并不少见。尽管这些描述可能并不全面,有的甚至夸张或神化,但通过认真的植株比对,并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法进行分析,就不难理解古人选育名丛的初衷和当时名丛的风貌。这为后人提供了可靠的实物和历史依据,使得名丛在逐代的选育和繁殖中,有据可依。正因为如此,四大名从等许多珍稀名从的特征表现较为稳定,各自群体相对整齐,至今仍为世人所公认,在武夷山也有一定的栽培面积。

其次,要择优利用。择优的标准主要是优质、高产、适应性强、制优率高,同时不失原有名从的基本特征。根据这个标准,从名从分离变异的群体中选择鉴别和确定代表类型,从而使名丛的种性得到不断改良和提高。当然,选择和鉴别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过多年的、多方面的反复对比,才能鉴别和确定。在评选武夷岩茶十大名丛时,就经过长达十余年的品质鉴定。这漫长的过程是为了确保最终选择的名丛能够具备高品质和优越的特性。

通过这些经验,武夷山的茶树育种工作者为名丛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使得名丛在不断的选育和繁殖中能够有序发展,并保持其独特的品质。

在鉴定和确定名丛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其他名从或菜茶群体,保持兼容并蓄的态度。武夷山有许多名丛素来被分为“正本”和“副本”。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正本”和“副本”只是在名丛选育过程中的类型区别,并不完全代表优劣。不同时期对茶树品种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选用代表群体时,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武夷菜茶的种质资源进行保护。例如,对于天心岩鬼洞的原始菜茶群体,可以通过立碑等方式进行保护。

近年来,扩大栽培示范名丛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名从对武夷山的生态环境和生产工艺有很强的适应性,为武夷山当地茶叶生产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利用空间,是武夷茶业发展的宝贵物质基础。

由于武夷菜茶群体混杂多样,已经不适应机械采摘等现代生产工艺。在二十世纪进行品种改良时,武夷山的原始茶园遭到了相当严重的破坏,但在正山小科红茶区,菜茶仍然是主要品种。在岩茶区,菜茶也是产制优质奇种茶不可替代的品种。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各类无性系名丛的稳定和繁殖扩大,许多名从在生产上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根据生产需求,通过多年的反复对比选择,一大批名丛茶树逐步扩大了栽培应用。例如,中生种的向天梅、玉麒麟等名丛,晚生种的金罗汉、玉井留香、老君眉等名丛,以及特迟熟的晚生种高香类型的雀舌等。这些名从在生产上都展现出各自的优良特性和优秀品质,为高档优质的岩茶类型增添了丰富的层次。通过对名丛的开发利用,原本古老的武夷菜茶品种资源在武夷茶品种发展中具有了地域特色,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年,武夷山市科技人员与福建省茶科所有关专家一同,根据当时名丛开发利用的情况,共同确定了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半天腰等五大名丛和白牡丹、白瑞香、金锁匙、金观音(武夷金桂)、北斗等十个珍稀名丛的无性代表群体。对这些名从的特征和特性进行了鉴定分析,相关资料被收录于《中国茶树品种志》,为名从的推广利用提供了一批准确的依据。这些名丛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其中多数名丛的栽培面积已经达到千亩以上,使得过去的贡品茶和珍贵样品茶得以发展成为商品茶。这一经验丰富了武夷茶业的品种资源,使其在地域特色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详论请参:邵长泉,《岩韵》(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年);侵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