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栽培时间,灵芝全生育期经过菌丝生长(营养生长)和子实体生长(生殖生长)两个阶段。墙式袋栽要经过菌丝生长、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并存、子实体生长3个阶段。子实体生长要经历原基分化期、原基形成期、开片期、充实期、成熟期5个时期。要取得袋栽灵芝的高产优质,必须根据各个生育阶段不同生长期的要求进行光、温、水、气的调控。
灵芝的栽培时间一般安排在春夏季节,利用自然气温栽培,这时气温稳定。在江苏省苏中地区栽培可分两批进行。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称为春栽灵芝,苏北一带春栽灵芝安排在4,5月份,夏栽灵芝安排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进行。一般都是利用塑料大棚或室内发菌,发菌后在大胡内进行切口出芝。春栽灵芝在大棚发菌时以增温为主,上盖薄膜,内盖遮阳网出芝时薄膜盖在里面,外面再加盖遮阳网两层或用草帘遮盖夏栽灵芝,发菌和出芝阶段均需做好遮阳通风以及降温工作,确保灵芝正常发菌和出芝。
主要栽培方式袋栽灵芝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如大棚内栽培,栽培方式在前期阶段,如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等都一样,主要是后期开袋方式和栽培方法不同,一般分为3种栽培方式。一种是墙式袋栽。另一种是仿野栽培。仿野栽培又因覆土方法不同分为墙式仿野和地栽床式仿野两种。
第三种是段木栽培与熟料袋栽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称为小段木熟料袋栽灵芝墙式袋栽墙式袋栽灵芝,当菌袋两端发菌占全袋1/4~1/3时就在棚内解绳切口,一边在袋口促使原基分化形成进行生殖生长,而袋内在解绳、切口后由于通气良好,又加速了袋内菌丝向袋中心扩展,是营养生长的继续,缩短了栽培时间,操作上简洁,省时省工,适宜大规模生产,广大栽培户容易接受操作过程为:接种后15天左右,当菌丝从两端发至占全袋1/4~1/3时,把菌袋在大棚内排放成为与大棚方向相反的袋墙,墙高以堆5~7层为宜,墙间距为40厘米,菌袋层间用两根芦苇平行隔开,棚内留一条中心走道,宽60~80厘米,袋墙排好后解去菌袋两端扎丝绳。
解绳后3~4天,控制好棚内温度(在25℃~28℃范围内)后进行切口,切口后应加强棚内水分、通风、光照和温度管理,促使子实体正常生长。仿野栽培:墙式仿野:墙式仿野袋栽,每层覆土,使菌袋回归大自然中栽培,有利于调节水分和通气、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产量比墙式袋栽一般提高20%~30%。墙式仿野与地栽床式仿野相比,提高了大棚设施的利用率,节约投资成本。灭菌后的料袋接种以后,为防止污染,袋子扎得较紧,通气较差,当菌袋发菌至1/3袋时,菌丝生长速度明显放慢,有时甚至停止生长。
灵芝是好气性真菌,必须及时通气,解决通气的方法是:在菌丝生长的前端后退1~1.5厘米处用针刺通菌袋薄膜周约刺10~15个小眼、针刺深度以刺到菌丝为度,针在刺每一袋前需要用75%的酒精消毒后使用,针刺小孔通气后、菌丝日生长量为0.8~1厘米,菌丝浓白粗壮菌丝发满袋后,立即解去两端捆扎丝绳。1~2天内在大棚中做成间隔40厘米、宽幅20厘米的小土墙,小土墙走向与大棚走向相垂直,垄高6厘米左右。在菌袋中央环剥掉6厘米宽的袋膜,将菌袋排放在小土垅上,菌袋间隔3~5厘米。一层排好后用熟化的耕作沙壤土填实袋的空隙。土为湿土,含水量为70%,手捏成团,放下团裂。
填好土后再排放第2层菌袋,成品字形排列,排放要求和覆土要求同第1层。一般排放4~5层即可。最上层用做砖坯的土做成四周高的小水沟,沟深5厘米,以利盛水后向下滲透到每层菌袋内部。袋墙做好后停两天,硬实一下,进行“切口”,两端出芝。切口后的管理同墙式袋栽,浇水时水直接浇入袋墙上面的小沟内,渗人袋中,并向棚膜上喷水增湿。地栽床式仿野:地栽床式仿野是把灵芝栽培回归到大自然中,在泥土中栽培,有机地处理好光、温和气的协调关系。长出的灵芝子实体形体圆整,片大厚实、有光泽,质量好,产量高于墙式袋栽20%~30%。也可以利用在夏桑园间、林间空隙地,与高秆作物间套种栽培。这种方式与墙式仿野相比,缺点是占据土地面积较大操作过程为:发满菌袋前的管理同墙式仿野袋栽,当菌袋快要发满菌时,在大棚内或林间高杆作物间,作栽培床。
土壤以熟化的沙壤耕作土为好,先松土做成宽1.3米的床,四周挖好排水沟,上面搭好遮阳翃或利用高杆和林木遮阴备用,菌袋发满后,从菌袋一端剥去一半袋膜,剥去袋膜的一端栽人床中。人土深度为3/4袋,上面留1/4露出土表,用敌敌畏液在土床内外喷杀害虫。切去外露的一端袋口栽好后立即浇灌,把袋子浸入湿土中,上面搭好小棚。小棚高50~60厘米,薄膜覆盖,四周不要太严实,要有利于通风,上盖草帘。小棚内的光、温、水、气的管理同墙式仿野栽培墙式仿野和地栽床式仿野均比墙式袋栽花工多、劳动强度大、成本提高,但长出的灵芝产量高、质量好,值得推广。今天的灵芝栽培时间就说到这里了,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