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科冻疮医院的治疗效果如何 http://www.99pw.cn/chaoliu/xinchao/1513.html翠波万顷,林海茫茫。年6月,一场发源于深山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龙岩市武平县以燎原之势蔓开来,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山下转到山上,让林权逐步明晰到户,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改后,林农造林、育林、护林、发展林地经济的积极性高涨,万亩山林平地而起,绿色成为了武平县最厚实的底色。
年1月15日,中办调研室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对武平县捷文村群众来信的重要指示:希望大家继续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武平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持续深化林改,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出台多种优惠*策,扶持发展“种养结合、生态旅游、综合利用”的立体林业模式,不断拓宽林农增收的途径,走出来了一条“不砍树也致富”的林下富民新路子。
林下“淘金”汇聚致富动能
漫步在“全国林改策源地”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的山林里,时常可以看见林子下面冒出的一朵朵仿野生灵芝、七叶一枝花、*花远志、三叶青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
这些林下作物是村里林农致富的“新账”。
林改后,捷文村立足森林资源优势,利用好生态、打好环境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让其成为老百姓的“聚宝盆”。“村子山林多,生态环境又好,非常适合这些林下经济作物的生长。”龙岩市自然资源局派驻捷文村第一书记陈霞青介绍说。
谈起林下经济,林农李广*颇有心得。年,他在这片山林试种亩仿野生灵芝,取得颇丰的经济效益,还带动6户贫困户以劳动投入方式,让他们每户拥有一亩灵芝,成功实现增收。去年春,他牵头组织51户林农联合成立专业合作社,将灵芝种植规模扩大至多亩,带动周边村13户贫困户参与其中。因病致贫的村民谢春荣就是其中一个,在李广*的带领下,去年谢春荣在自家林地里种下了1亩仿野生种植灵芝,给全家带来了1万多元收入。
“仿野生灵芝当年种下菌包、当年就能采收、产生效益。得益于武平的好山好水,这里的灵芝品质好,外面市场卖价高。”李广*笑着说,市场反应很好,有的都没等晒干就被人订走了。目前,村里合作社已经带动了7户困难户实现增收。现在,李广*又在琢磨着多套种些七叶一枝花,进一步开发林下空间。
自从在林子底下藏了个“小银行”,林农李桂林没事就喜欢到自家的林子里转转。据了解,在管护林子时,李桂林先后在林子下种植了花卉、药材,养殖蜜蜂。“不用砍树一年就能增收好几万元。”李桂林开心地说。
近年来,作为“全国林改第一县”的武平县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按照林下经济发展“一心四区”总体布局,创新出台扶持*策,大力发展多元化林下经济产业,先后制定出台了《武平县-年扶持贫困户发展林下经济实施办法》《武平县-年紫灵芝产业发展扶持*策》等*策措施,致力打造林改“武平经验”升级版。
县林业部门因地制宜引导林区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指导贫困林农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选择适宜项目,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旅游、建设森林人家等增加收入;通过森林旅游产品平台解决贫困户就业、销售贫困户的种养产品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县财*从年起每年安排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和花卉产业发展,并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从年至年,每年拿出万元扶持户贫困户发展林下经济,每户给予0至0元补助。
同时,大力开展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至年底全县建成各类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个。
目前,全县林下经济实现模式单一向模式多样化转变、规模偏小产值偏低向初具规模初见成效转变、参与人数少组织化程度低向参与人数多组织化程度高转变“三转变”,初步形成林药、林菌、林蜂、林禽(林畜)、林游、林蛙、林花、林茶和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等9种模式;年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8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44.7%,实现产值34.2亿元,同比增长10.2%;全县参与林下经济建设的林农户数约3万多户,合作社(协会)个,武平县99.91%的贫困人口已经实现脱贫。
年前,世世代代“靠山吃山”的武平人,从吃“树”变成了吃树下的“宝贝”,并“吃”出了另一番新滋味。
森林旅游释放生态红利
这里群山含翠,绿树绕村,溪谷纵横,瀑布迭水……倚傍于梁野山的青山绿水,云寨村恍若世外桃源,这里原始和天然交织成一幅如诗画卷。山间,林清境幽,树木吐氛,洋溢着勃勃生机,一步一景都是画中意;村中,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有良田美竹之属,一动一静尽是田园之乐。
林改十几年来,云寨村山林得到有效保护,但老百姓的日子却一直不富裕,因此有不少人埋怨:“林子虽好却不能砍,水质再好不能当饭吃,空气清新又不能卖钱。”生态资源优势如何转变成经济优势?武平县城厢镇干部在走访中发现,随着云寨村生态环境优势的日益凸显,不时有一些零星散客到村里游玩观赏美景。思路决定出路,城厢镇*委多次开会,商议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因势利导,抓住梁野山景区旅游开发这一契机,提出建设“云中村寨、世外桃源”的生态旅游新路子,将有条件和有能力的农户联合起来,通过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开展森林人家创建活动。
此间森林,致富人家。依托良好的森林生态、自然生态村落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武平积极探索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新模式,森林人家俨然成为当家产品,为“全国林改第一县”提供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武平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森林人家”集聚区,去年接待游客85.66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6万元。大红灯笼高高安挂,森林人家饭菜香,武平县还结合丰富的林业特色产品以中药材资源,创建了具有客家特色,讲究营养滋补、烹调科学合理的饮食养生森林人家80家,为游客提供吃、住、娱等服务的“森林人家”休闲健康旅游。
尧禄村是武平县乡村旅游“五朵金花”之一。“桃花盛开的季节,每天近千人上山观赏桃花和3D墙绘。”尧禄村*支部书记钟兰英说。花开五朵,游人如织。如今,成为武平乡村“会客厅”的环梁野山乡村旅游“五朵金花”,正逐渐成为游客新宠,年接待游客超过万人次。
初秋的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武平县梁野山捷文段,仍旧生机盎然,漫步期间,令人陶醉不已。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是国家林业局公布的首批国家森林步道,全线公里,南起龙岩武平县,北止南平浦城县,沿线有各具特色的山川美景和历史文化遗迹,串联众多古道和隘口。年,武平县建成全国首条对外开放的国家森林步道,其中修复古道4公里、新开辟步道18公里,至年底已完成计划修建路段的二分之一。通过森林步道的开发建设,将森林的优美环境与步道结合,并赋予其“森林客厅”的功能,为武平县森林旅游再添一道靓丽风景。
天地造化钟神秀,八闽山水育古城。武平坚持以绿色生态为根本底色,把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作为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持续探索开发森林村庄、森林城市、森林运动、森林康养、森林探秘等一系列文旅康养产品,致力建设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城市,致力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新样板。目前,全县共有森林旅游景区景点54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4A级旅游景区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年森林旅游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13.4%,实现森林旅游社会总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森林人家接待游客85.66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6万元。—年森林旅游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约1.3万个,农民增收1.5亿元以上。武平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梁野山森林养生国家重点建设基地”“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全国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今年6月,武平县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四部门公布为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林下经济方兴未艾,森林旅游势头正劲。在武平县“敢为人先、接力奋斗”的林改首创精神的引领下,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的转变,青山绿水犹在,金山银山正来,经济发展与良好生态相得益彰的局面在这里逐步得到实现。
来源:海峡农业杂志社记者郑晶晶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