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酝酿策划到开展试点到全面推广,都是习近平同志倾心倾力,亲自抓起、亲自推动的,尤其是他提出的“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这四句话,体现了顶层制度设计的理念,把握了改革的方向,明确提出四个关键问题,针对性地推出改革举措,为林权制度改革在福建获得成功、在全国平稳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摘自采访实录《习近平在福建》
福建山多、林多、树多,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自古以来,福建人靠山吃山,山林被誉为“绿色金库”。可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建林业发展面临种种窘境,广大林农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
龙岩更是“山区”中的“山区”,连续43年森林覆盖率位居福建省第一。绿水青山是龙岩红土地的一张靓丽名片,但在当年,林业发展面临的普遍性困难问题也尤显突出。
改变,源自习近平同志亲自抓起、亲自推动的那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破题,靠的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的担当作为。发展,就是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断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中见得实效。
20年前,全国林改从龙岩市武平县拉开序幕。20年来,龙岩老区苏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关于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从武平林改破题到持续深化林改,进行了一系列让绿色梦想照进现实的生动实践,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改革发展征程中奋力走前头作示范。
1.破题:山要怎么分?
时间回到林改之前,在集体林统一经营的年代,林农缺少收益权利,却承担集体林管护责任,结果谁也不愿意管,以致盗伐成风,屡禁不止。
年1月7日,针对日趋严重的乱砍滥伐现象,龙岩市委发出当年一号文件——《关于深化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提及“明晰林木产权主体,打破木材垄断经营,还利于民”,但未有直接涉及“林权改革”的字眼。
年7月,龙岩市*府转发《市林委关于深化集体林地林木产权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决定在武平县选择一个村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年,国家林业局推行换发全国统一样式的林权证。次年,武平县被省林业厅确定为换证试点县之一。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武平县万安乡(年撤乡设镇)捷文村成为“全国林改策源地”。年6月,捷文村召开全体村民大会,针对“山要怎么分,山要由谁分”这个棘手问题,确定了“山要平均分,山要群众自己分”的思路,开始把集体山林“平均分给农户”。
年12月30日,捷文村村民李桂林领到了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这本新式林权证清清楚楚标注着“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林木使用权归林农自己所有”。
年4月,武平县委、县*府正式出台《关于深化集体林地林木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武平拉开了林改的序幕。
所以,当地干部群众心里还是很忐忑,“分山到户算不算数?分下来的山会不会被收回去?”
改革的关键时刻,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武平调研,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等重要指示,为武平林改一锤定音。从此,“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由武平出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迅速在龙岩全市铺开。各县(市、区)在学习借鉴武平“山要平均分,山要群众自己分”的经验基础上,还根据各自实际积极创新“分山到户”模式。例如,与武平相邻的上杭县,在联户发证的基础上,选取了才溪镇下才村、官庄畲族乡下濯村、白砂镇朋新村等3个村,探索开展集体林地林木股权试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原则,实行山林折股、收益按股分配,将林权份额量化到户,试点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户发放股权证书,进一步完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机制,让产权变股权、村民成股东、青山变金山。
2.破题:树要怎么砍?
改革是不断破题的过程。确权到户后,新的矛盾和问题也会出现。“树要怎么砍”就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遵循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提出的做到“农民得实惠、生态得保护”的思路,龙岩市持续改革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提倡在依规依法的前提下自主采伐。
当然,在林改起步之初,面对一段时间采伐过多导致生态走向脆弱的情况,更多的不是考虑“砍”,而是考虑“种”,让老百姓在种树中得实惠,让生态环境在种树中获保护。
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数代人为治理水土流失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进入21世纪后,长汀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谆谆嘱托,持续推进治理,取得决定性胜利,让长汀从全国水土流失重灾区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其中,把林改与水土流失治理相结合,进一步调动群众耕山造林的积极性,种银杏、种板栗、种杨梅……老百姓用勤劳的双手实现了“浊水荒山——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转变。
林改20年,“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累计完成造林面积80多万亩,超过林改前25年的总和。连城县年启动实施文川河绿色环保行动计划,仅该计划涉及项目在年至年就累计完成造林亩。放眼全市范围,年至年龙岩累计完成造林绿化万亩。
如果说“种树”是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来回答“树要怎么砍”的问题。那么,按照传统的思维逻辑,龙岩同样给出了符合“农民得实惠、生态得保护”的解答。
为了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林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年11月,龙岩市委、市*府出台《龙岩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对“树要怎么砍”提出新办法新措施:
一是开展林木采伐制度改革。全面下调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杉木人工用材林由原来的26年下调至16年,松类人工林用材由原来的31年下调至21年。允许对零星分布3公顷以下的人工商品林由林权所有者自主确定采伐年龄,实行告知承诺方式审批。
二是进一步探索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鼓励亩以上的经营主体单独编制森林采伐限额,依照批准的森林经营方案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选择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开展国家级森林经营试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连城县国有林场开展省级森林经营试点。
三是提高生态补偿效益。逐步推动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标准,生态公益林补偿、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标准每亩均提高到23元。聘请林农担任生态护林员,增加林农收入。大力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万元资金赎买、租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6.73万亩,给予林权所有者合理补偿,实现社会得绿、林农得利。
3.破题:钱从哪里来?
激活山林这座“绿色金库”,少不了前期资金投入。林农的钱从哪里来?一定要打通农民和银行之间的融资渠道,实现“撬开银行门,盘活万重山”。
年,在全省首创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机制的基础上,龙岩在全国范围内创新出台地市一级的林业贷款贴息*策,向林农发放用于林业生产的“惠林卡”贷款;年4月,又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兴林贷”。
“惠林卡”“兴林贷”具有持卡即贷授信功能,使用期限最长5年、额度最高30万元,在享受上级财*3%贴息的基础上,还能叠加享受市级财*1%贷款贴息,让林农爱用、好用、得实惠,是实现绿色资源向发展资金转换的有效途径。
便民利民永无止境。
年7月,武平县建成全省首个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为林农申请林业贷款提供了“当日申请、次日放款”的便捷,成功入选人民文旅发布的全国“两山银行”建设十大优秀案例。今年3月,该县又创新推出升级版的生态金融产品“碳金卡”,探索以“碳汇银行”为平台的林业碳汇和碳普惠激励机制。
在上杭县,为解决广大林农贷款难、抵押难的问题,年成立了县林业金融服务中心,安排县财*资金作为林权抵押担保保证金,实行专户管理,由金融机构按林权抵押担保保证金5倍以上给予放贷,有效化解了林权抵押贷款的各类风险,解决了林农、林企和银行的后顾之忧。
稳定健康发展才是长久之计,处理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极为重要。年,龙岩市林业局、市财*局与市人保财险分公司联合出台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森林综合保险工作的文件,将天然商品林参照生态公益林保险模式,以县为单位统一组织投保,林权所有者承担的保费由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资金中的管护资金缴纳。针对林改后林权分散的现状,对农户零星分散的商品林,由村委会组织参保,林权所有者承担的保费由县级林业部门补助。得益于此,年全市森林综合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3%;年起参保率达%,实现森林综合保险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龙岩市森林综合保险在全省率先打破由单一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局面,引入多家保险机构承保机制,通过年和年两次公开竞标,在保费不变的前提下大幅提高保额,使林农经营林业有了更多保障。
龙岩市还积极创新林业特色险种,先后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林下经济产品种植保险、林业碳汇指数保险试点,取得实效。年4月26日,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在新罗区正式签单落地,该保险为新罗区森林固碳能力提供最高为万元的保险保障。
引金融活水,泽绿水青山、润百姓生活。目前,全市“惠林卡”“兴林贷”等林业普惠金融贷款累计超22亿元,惠及农户超3万户。“惠林卡”模式年被中国银监会、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作为经验向全国推广,入选省发改委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4.破题:单家独户怎么办?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今年入夏以来,连续雨天。云雨之中,武平县永平镇岗背村的一片山林却有别样的景致。
这片山林是挡风岭万亩合作经营基地,面积多亩,涉及林农户。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这片森林造成毁灭性破坏,整座山成了“瘌痢山”。
如何在“瘌痢山”上重新造林迫在眉睫,但这片受灾山林涉及林农众多,他们有的没钱造林,有的没有劳力造林,有的想造林又怕不懂技术,甚至有的担心会再次受到灾害影响,各种担心各种顾虑的人都有。分山到户以后,每家每户分到的山林都不多,要动员户林农及时造林不仅难以做到,而且不利于林业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
针对这种情况,武平县*府多次组织县林业局、永平镇*府、岗背村干部和林农座谈,在了解实际情况后,及时出台造林、抚育的补助*策,造林每亩给予补助元,造林后抚育每亩给予补助50元,同时鼓励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企业等各种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参与造林育林,引导林农通过林地入股模式与各种经营主体合作。
挡风岭万亩合作经营基地有两个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一个是众森林业专业合作社,与户林农合作经营亩;还有一个是落户在永平镇的荣盛木业有限公司,与50户林农合作经营亩,林农以出租林地的形式入股,在有收益时采取“七三”或“六四”分成。
依托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开展合作经营。随后,挡风岭这片山场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种植了杉树、马尾松、木荷、枫香等优良树种,并间隔一定面积采取块状混交,形成针阔混交林。
基地造林后连续抚育了三年,对立地条件比较差的地方还进行了林地施肥。如今,挡风岭万亩合作经营基地林木长势良好,平均树高13.2米,平均胸径13.5厘米,每亩蓄积量13.8立方米,林木的生长量比一般造林基地增加了30%以上。
当年的“瘌痢山”变成了“绿水青山”,变成了林农的“金山银山”。挡风岭万亩合作经营基地的成功建成,回答了“单家独户经营难,联合起来就不难”,解决了分山到户后林地小而散、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和林农“有山无钱造”“有山无力造”“有钱无山造”等问题。林农通过“林地入股”的合作经营模式也在全县乃至全市推开。
5.发展:在“机制活”上走前头作示范
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再提“林改”。他说,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从武平莽莽大山发端走向全省全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充分体现群众首创精神的一项改革。在林改中收获经验,20年来,龙岩市坚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敢于破旧立新,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做前人没做过的事,通过发展理念、思维方式的创新,引领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的创新,推动林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近年来,龙岩市做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全市共设立林长名,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全覆盖;全面划分建立县、乡、村、护林员四级护林网格个,建设森林巡护系统和林长智慧管理平台,为全市护林员配备巡护终端,实现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网格化和信息化,森林资源监测全覆盖、无盲区。
同时,龙岩创新建立“林长+森林警长”“林长+检察长”“林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市林业局与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同出台全省首个《森林碳汇补偿机制工作指引》,在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创建全省首家“绿碳”司法基地,积极探索碳汇修复的司法实践。加快推进永定区、漳平市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改革省级试点,提升基层支撑保障能力,强化乡镇林业站服务能力,充实基层林业执法力量。
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完善林业生态多元补偿机制,就是促进全社会共担生态环保责任、共建生态文明的一项有益探索。
年以来,龙岩市探索建立跨区域森林和湿地生态补偿机制,逐步把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调整为生态公益林。通过发行企业生态债券和社会捐助等方式,拓宽生态补偿资金筹措渠道。落实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策,调动上游地区保护森林资源积极性。这些做法,有效破解了林业发展深层次矛盾,推动生态文明共建共享。
近年来,龙岩的武平林业资源管护和林业扶贫机制、水土流失治理“长汀模式”、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试点改革、森林综合保险等4个涉及林业领域的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广清单。
6.发展:在“产业优”上走前头作示范
产业兴则龙岩兴,产业强则龙岩强。秉持这一共识,龙岩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多元拓展生态价值实现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
拥有冠豸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连城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1.86%,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该县立足林业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四大类型的林下经济。目前,全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万亩,产值51.2亿元。
林改升级,林下“掘金”。上杭县积极引进全国知名保健品企业汤臣倍健公司,流转集体林地多亩,打造全国最大的中草药“骨碎补”人工繁育基地,成为社会工商资本进山入林参与林业经营的典范。此外,上杭还成立了“骨碎补”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着力把“骨碎补”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帮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漳平市德诺林业有限公司成立于年5月,是一家集原料林基地建设、研发设计、户外木制品深加工、出口创汇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也是龙岩地区户外木制产品加工重点出口企业。公司年5月组建跨境电商团队,到今年5月初,团队销售业绩便已突破万美元。
武平县梁野山景区青山叠翠、绿意盎然,大大小小的瀑布,构筑了各具特色、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吸引众多游客来此观美景、“森呼吸”。“景区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以森林康养为主,美食滋养为题,深受中老年游客青睐。我们还开发了青少年研学劳动社会实践基地研学体验项目,目前已接待省内各地中小学生社会实践万余人次。”说起梁野山的生态旅游发展,梁野山景区负责人刘江云如数家珍。
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到林产品深加工、发展旅游康养……丰富的林业资源正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然而,龙岩探索的生态价值实现途径远不止于此。
在国家实施“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年9月8日,长汀楼子坝国有林场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经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网实现首次交易。该项目第一监测期减排量14.9万吨,实现总成交金额万元,是龙岩首个国有林场竹林经营碳汇成功交易的项目。
年4月18日,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又传来喜讯,永定区绿发林业有限责任公司森林经营碳汇挂网项目全部实现交易。绿发林业副总经理廖攀华说:“这次交易额达到万元。林业碳汇是一项*府得利、企业增效、林农得益的新项目,将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以民为本,点绿成金,释放林业产业的巨大潜能。市林业局局长张田华说:“近年来,我们持续提升漳平永福、连城朋口、武平东留、永定龙潭等花卉特色小镇,推动永定蝴蝶兰首次出口日本;探索形成了以武平紫灵芝、上杭金花茶、长汀茯苓、连城铁皮石斛等为代表的区域特色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县3个。年实现花卉苗木全产业链产值.4亿元;林下经济经营面积万亩、产值亿元,辐射带动17.7万户农户参与。”
与此同时,龙岩已形成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为依托的生态旅游格局。全市现有“森林人家”家、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梅花山和武平县被评为国家森林康养示范基地,武平捷文村、云寨村入选全国森林旅游扶贫典型案例。
7.发展:在“百姓富”上走前头作示范
改革就是要让林农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林改20年,致富在山,希望在林。
“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兰花,本是山林间一种花卉,但在连城县朋口镇,兰花长出一个富民产业。目前,该镇兰花及相关产业从业者有余人,人均年增加收入约3.6万元,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参与兰花种植与经营摘掉了贫困帽。“我们通过激励性扶贫方式,吸纳农户认养种植兰花,传授种植技术,保底价格回收,帮助他们加快增收致富。”连城兰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饶小琼介绍。
无独有偶,在曾经全市有名的“林业经济区”长汀县四都镇,林农也找到了种兰致富的途径。
“我试着把庭院的兰花搬回到山上去种,果不其然,兰花的长势更好了。”提起林下养兰,长汀县四都镇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炎士滔滔不绝。年,山上良好的自然生态,让他萌生了林下养兰的想法,天然的林荫,原生态的环境,使兰花移植喜获成功。年,他又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村民种兰致富。如今,一盆盆兰花,青绿如韭、幽香浮动,带来不仅是绿水青山,更是金山银山。
森林这座绿色宝库,孕育了无数宝贝,致富途径绝不限于“砍树”。林改之后,“靠山吃山”被重新定义,在武平,百香果、象洞鸡、紫灵芝、绿茶、富贵籽等五大地标性特色农产品声名远扬;在漳平,年8月才成立的漳平市楠木家庭林场,已发展成福建省个体营造珍贵树种小叶桢楠最大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在永定区龙潭镇,万花园林负责人谢凡生说:“通过林地流转,我们的蝴蝶兰种植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产量进一步扩大,同时带动了当地老百姓就业增收。”
近年来,龙岩市坚持效益为重,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持续探索推进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机制,引导林农走森林资源流转、规模化联合经营的路子,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场、家庭林场等多元市场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林地经营权登记宗、面积36.77万亩;年以来全市完成林权流转面积79万亩、累计.2万亩,培育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家、经营面积达万亩。
年,龙岩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7亿元,比年增长12倍;林农收入大幅度提高,林区林农涉林收入超过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把目光放回到捷文村。年1月,中办调研室向福建省委办公厅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对捷文村群众来信的重要指示:“希望大家继续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如今的捷文村生态环境优美、百姓生活幸福,森林覆盖率由林改前的78%提高到84.2%,年村集体收入5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正阔步走向共同富裕。绿水青山中藏着人民生活的福祉,捷文村仅仅是龙岩众多山村蝶变的一个缩影。
8.发展:在“生态美”上走前头作示范
美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美丽环境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更好向往。
在武平千鹭湖景区,众多湖泊星罗棋布在山谷密林之中,吸引成群的白鹭、苍鹭、夜鹭、白额雁、绿翅鸭等水禽水鸟来此栖息,构成了一幅绝美山水画卷。武平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李国潮说:“千鹭湖优美的生态,游客爱,鸟儿也爱。现在武平有多种鸟,千鹭湖是它们最好的栖息家园。”
林子丰茂了,山水皆成诗。6月14日,记者走进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只见这片近万亩的森林公园里,保存有格氏栲群落亩,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满天星瀑布、曲径通幽的官道古桥、古色古香的泰山庙以及新建的休闲便道……在美景加持下,林场成为森林旅游胜地。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广袤森林给龙岩这座城市带来生态美景、绿色福利,但是,肉眼可见的生态美并非全部。龙岩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林改等一系列生动实践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这才是这座城市最为宝贵的“生态美”。
从长汀人民数十年如一日治理水土流失,到全市范围广泛开展植树添绿;从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到转型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从捷文村用“分山到户”终结“乱砍滥伐”,到市第六次*代会提出“坚持生态立市,建设山清水秀、绿色低碳的美丽龙岩”……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是龙岩从未停止过的追求。
有些案例特别能体现深入人心的“生态美”——长汀县创新开展“线上捐款、线下植树”的义务植树尽责新形式,开通全省唯一的“互联网+义务植树”平台,互联网扫码植树成了新时尚;武平县早在建设“平桥翠柳”公园时,当地居民就自发认养公园的树,为美生态、美家园出钱出力。
绿色,是生命色、自然色,也是龙岩发展的亮色。
近年来,龙岩市持续擦亮“绿水青山”名片,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全市7个县(市、区)均为省级森林城市。全市建成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加快推进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4个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龙岩地质公园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名单。
林改20年,绿梦成真。20年来,龙岩人民紧扣“破题”与“发展”,敢闯敢干、担当作为,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改变大山的命运、实现林农的梦想、创造高品质的生活,展现出红土地的生态之美、发展之美、人文之美。(融媒体记者高营光王尚华罗焕辉)